6月18日,在朝阳县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任大会上,一份份鲜红的聘书被郑重递交。这不仅是县委、县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“硬骨头”发起攻坚的信号,更标志着我县正式构建起一支深入市场肌理的专业化监督力量,力求破除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梗阻。
会议由县数据局(营商局)主办。为从各级人大、政协、工商联、民主党派、企业家、行业代表中选聘的30人,颁发了朝阳县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书。
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“晴雨表”,虽经持续改革有所提升,但仍存在短板弱项。会上直言痛点:政策落实末端效能不足、政务服务便捷度待提升。尤其当此“十四五”收官与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,对标省委“让经营主体拥有获得感、礼遇感、归属感”的要求,建立常态化社会监督体系成为关键落子。
这支肩负重托的队伍如何作为?大会明确了三重角色定位——“侦察兵” 要敢于刺破表象。监督员需带着“用户思维”深入窗口、项目现场,尤其关注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真实生存状态,揪出审批隐性壁垒、政策“中梗阻”、选择性执法、要素获取不公、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等市场主体的切肤之痛。“联络员”需打通沟通堵点。他们将成为政企间的双向桥梁:向下精准传递政策与改革决心,向上原汁原味反馈企业诉求,确保政策制定“接地气”,服务举措“贴民心”。“宣传员” 重在凝聚社会共识,积极传播营商环境建设新成效,讲述服务企业的真实故事,推动形成“人人、事事皆关营商环境”的浓厚氛围。
监督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。大会特别强调,监督工作需以“解剖麻雀”的细致和“钉钉子”的韧劲,构建“发现—整改—问效—优化”的监督闭环,推动个案解决升华为制度创新,最终实现从“破梗阻”到“优环境”的质变。
营商环境监督员李晓波表示:“我作为企业法人,今天又被聘为营商环境监督员,既感到荣幸又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。我觉得咱们朝阳县要下大力气把营商环境做好。作为监督员,我要在营商环境中发现问题、反映问题、解决问题,争取把咱们朝阳县营商环境做得越来越好,种出枝繁叶茂的梧桐树,引来更多金凤凰,来共同助力朝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
周怡 梁城
来源:朝阳县新闻网
责任编辑:袁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