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灯结彩年味儿浓,喜气洋洋庆新春。2月2日,农历正月初五,在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部,一场热闹非凡的“歌声飘过三十年”农民自办村晚璀璨启幕。这场由当地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已连续举办30年,承载着村民们的情感与记忆,见证着乡村的发展与变迁,已成为当地乡村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。
晚会现场,五彩的灯光照亮了乡村的星空。开场舞《闹新春》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,演员们活力四射的舞步,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。原创歌曲《温暖中国》旋律悠扬,饱含深情,传递着温暖与希望;小品《第一书记》以乡村发展为背景,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第一书记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的日常工作;非遗表演《传承》巧妙地将传统技艺搬上舞台,让观众深切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……从活力四射的舞蹈,到幽默风趣的小品,再到悠扬动听的戏曲演唱,节目形式丰富多样,这些节目紧扣乡村生活,有的展现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,有的讲述了邻里间的温暖故事,生动地描绘出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生活图景,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。
北四家子乡村民林秀娟说:“这村晚,我一场都没落下,整整30年呐!一开始办,就是大伙过年聚一起乐呵乐呵,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,还越办越出色,节目越来越精彩。村晚就是咱村向心力的体现,每年这时候,男女老少都齐心协力为晚会出份力 。”
北四家子唐杖子村返乡大学生曲宏鑫说:“我每年最盼着过年回来看咱北四家子的村晚!以前读书时,家里人总跟我讲村晚有多热闹。现在回来了,这氛围比听说的还棒。小时候村里条件没那么好,舞台就是几块木板搭的,如今都有专业的灯光音响了。村晚对我们年轻人来说,就是家的象征,不管走多远,一想到过年能看村晚,心里就特别温暖。”
30年来,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村晚从最简单的文艺表演,逐渐发展成为集文化展示、乡村交流、产业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。如今,村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还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品牌,成为凝聚乡村情感、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平台。这场持续30年的村晚,成为全村人的精神寄托,更展现了创始人李春军的初心与情怀。
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军说:“村晚到今天也走了30个年头了,记得第一次办村晚的时候啊,你可以唱很多歌,可以唱好几个,但是观众很少。第二年有了主持人,一点一点把老百姓的兴趣带动起来了,从我们自己村的老百姓,再到周边的老百姓,发展到咱们全乡、全县、全市,随着村晚的发展,也见证了我们这个唐杖子村30年这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。观众也从原先的三四十个人到现在一两千人。现在老百姓富了,有钱了,他们想要什么,那就是把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在舞台上展示出来。未来就是让村晚办得更好、更有特色。”
记者 崔宏宇 张威 张静 李钢
视频制作 牟皓辰
来源:朝阳县新闻网
责任编辑:袁璐